鍍鉻液雜質的影響
鍍鉻液中常見的陰離子雜質有:氯離子、根離子,它們通常由配制槽液的生產(chǎn)用水引入,以及鍍件在鍍前出來清洗不而引入鍍液中。
氯離子含量過高,將惡化鍍液的分散能力,深鍍能力,使鍍層粗糙、發(fā)灰,甚至出現(xiàn)花斑。還會使鍍槽的鉛襯里溶解和陽極溶解,增加鍍液中的雜質。同樣,含量很低的根離子就能使鍍鉻層發(fā)灰、無光澤,破壞鍍槽的鉛襯里和陽極溶解。
磷化膜的耐蝕性采用鹽水浸泡法,磷化工件在3%NaCl水溶液中,在15~25℃溫度下,浸泡1h不應出現(xiàn)銹蝕。磷化與漆膜配合后的耐蝕性檢測是將磷化工件涂覆25~35μm的A04-9白氨基漆,劃痕后進行鹽霧試驗(按GB 1771)經(jīng)24h鹽霧試驗(鐵系磷化是8h鹽霧試驗)漆膜應無起泡、生銹、脫落現(xiàn)象。從標準的規(guī)定檢驗項目看,漆前打底用磷化應該是致密、均勻、薄層磷化膜,應著重檢驗磷化與油漆配套后的耐蝕性及機械物理性能。
表面調整的目的,是促使磷化形成晶粒細致密實的磷化膜,以及提高磷化速度。表面調整劑主要有兩類,一種是酸性表調劑,如草酸。另一種是膠體鈦。兩者的應用都非常普及,前者還兼?zhèn)溆谐p銹(工件運行過程中形成的“水銹”及“風銹”)的作用。在磷化前處理工藝中,是否選用表面調整工序和選用哪一種表調劑都是由工藝與磷化膜的要求來決定的。
在銅合金上一步完成預鍍與加厚,鍍層厚度可達10μm以上,亮度如酸性亮銅鍍層,若進行發(fā)黑處理可達漆黑效果,已在1萬升槽正常運行兩年,能完全取代傳統(tǒng)鍍銅工藝和光亮鍍銅工藝,適用于任何金屬基材,如純銅、銅合金、鐵、不銹鋼、鋅合金壓鑄件、鋁、鋁合金工件等,掛鍍或滾鍍均可。